|
認識社大
課程報名
線上選課
課程專區
講師專區
學員專區
活動報馬仔
機構友善連結
社區大學連結
English Version
|
|
|
|
|
|
|
|
社區營造
 |
■ 分班地圖 |
|
 |
|
■ 文化特色傳承與社區活化 |
|
永康區曾有多處眷村,但因時代的變遷已多數拆除,饒富人情味的眷村景象已經不在。結合飲食文化的特色,規劃「眷村好味道-家庭麵食類製作」課程。透過親手製作麵食,喚起民眾對於眷村印象,推動眷村歷史與文化保留。秋季班更加入了家常菜的製作,開設了「眷村媽媽好廚藝」,配合年底春節將至,指導學習者製作眷村年菜,重現眷村過年氣氛。藉由課程開設,延續眷村文化的特色。
|
|
■ 自然生態平衡與環境綠化 |
|
近年來,農作物驗出超標的農藥殘留新聞層出不窮,間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,也會造成土壤汙染問題。因此開設「健康蔬果種植實作班」,推廣無毒農法的友善大地種植;「家庭菜園自然農法實作」則利用都市空間有限的特點,在家中的陽台及屋頂,利用大寶特瓶當成種植容器,不僅環保再利用,又可以體驗從栽植到採收;「讓您的家庭變成一個生態系統-樸門生態設計與魚菜共生」,透過魚菜共生、土壤覆蓋、雨水收集的系統性教學,讓學員邊做邊學,以輕鬆的風格了解自然生態的循環過程。
|
|
■ 人才培育與社區安全 |
|
永康地區去年(105年)發生多次颱風和極端降雨事件,造成許多社區淹水,水深及膝,多處路段封閉及積水。本校針對環境需求,特於去年底至社區辦理以社區防災為主題之系列講座。為延伸上次活動之主題性,開設防災性議題課程「認識天然災害」及「認識災害與氣候變遷」。透過課程讓參與者對於天然災害有基本認識,期望可學以致用,為自己的家園做好災害管理,降低災損。另規劃「好事再發生!訪社會企業與實作」及「鄉客小棧規畫工作坊-溪旗將學關新」,藉由課程中所接觸的各種案例及參訪對象,了解社會企業及空間運用的理論及運作方式,進而培育社區營造人才,發展屬於在地特色的社區營造。 |
|
|
|
|
|